2015年礼仪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从循道卫理宗的角度看礼仪与生命”,讲员是陈启峰牧师。他表示,卫斯理约翰既激进又保守,“用保守守住激进,用激进打破保守”。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卫理宗许多礼文和圣公会极为相似;但我们却倾向于自由崇拜。对卫斯理而言,礼仪就是经文的高度浓缩;所以要明白要义,但也需要参与者透过圣灵用心灵参与。因此在他所写的礼文中常有“……”符号,表示敬拜依礼仪的流程,按着不同区域或环境的需要,在“……”的部分,自由地加入他们的需要和关怀的事件,敞开心灵让圣灵带领敬拜。
由于讲道是礼仪中重要的部分,陈启峰牧师特地在主题第二讲的时候讲解卫理宗的优良讲道传统。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比了约翰卫斯理和乔治●怀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两者的证道。乔治●怀特腓德的证道强而有力,有圣灵的恩膏,有戏剧的张力,有感染力,因此成千上万的人来聆听他的露天布道会;然而这些人却得不到陆续的栽培。当约翰卫斯理接替他的工作后,听道的人陆续减少,因为约翰卫斯理的证道理性、平铺直叙;然而,约翰卫斯理却很有系统地栽培了平信徒的生命,让他们从属灵婴孩长大成人,成为可以喂养他人的信徒。
约翰卫斯理透过小组、班会彼此监督,也训练、按立平信徒讲道、使用礼仪。就这样,约翰卫斯理从几十个人开始栽培。这些平信徒不断带领更多人信主,不断栽培更多人成为领袖,以至后来约翰卫斯理有成千上万的会友跟随他。
礼仪和生命是息息相关的。在专题一“从妊娠到少年的生命礼仪”时,江昌龙牧师以他数十年的牧会历练,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相关的礼仪;其中包括妊娠(怀孕期间、特殊儿、流产、生产、满月等其他状况),还有学前预备、会考生考前祝福礼拜、子女入学和毕业有关礼仪,及不可少的受洗、坚信礼的礼仪。当我们在使用基督教礼仪时,就是对世人见证耶稣基督,宣告主耶稣基督在我们生命中掌权。
华人节庆的传统文化和基督教信仰是否有冲突呢?专题二“华人节庆――信仰与实践”特别谈到华人的春节(农历新年)、清明节和中秋节。专题讲员黄敬胜牧师表示,迷信有时候蕴藏着古人的智慧,只是流传下来的人不晓得原因,因而变成一种迷信。比如风水,其实就是一种环境学、地理学;至于大过年为什么不能骂人、说不吉利的话?是因为一家人难得团圆在一起,不要伤感情。
当我们了解原因之后,我们还是可以安心保留华人传统。当然,如果一些传统牵涉拜祭其他鬼神,那么我们就需要舍弃,或者改成向上帝敬拜。基督徒应该了解自身历史、文化和礼俗,包括民间信仰、禁忌和民俗等有关联的知识,避免成为“宗教文盲”,更要从中厘清迷信和民俗的不同,协助非基督徒走出文化的迷思。
在专题三时,施益谦牧师谈“病危与临终的生命礼仪”。首先,他让我们了解,病危者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病危者在生理方面会经历体力消失、肠道功能减退、呼吸困难、神智不清、疼痛等其他症状。在心理方面,他们会经历否认期、发怒期、议论期、忧郁期,最后才来到接受期。在牧养及陪伴病人的当儿,我们要尽量避免说太多话,多聆听,让病人整理自己的情绪。在礼仪方面,我们可以用油来膏他们,为他们祷告。说话的时候,我们尽量用经文,不要表达太多自己的意见。我们要及时确认病人的信仰,使他有得救的确据。同时我们要选择一些病人认识的诗歌来安慰他们与家人。病危的礼仪可以为病人及其亲属带来安慰。
张振忠牧师在“专题四”时提供有关华人殡葬礼仪的资料,因他不克出席,故由施益谦牧师代读论文。他指出,华人葬礼的四个阶段包括:殓、殡、葬、祭。教会在进行丧礼时,应该要能够体恤活人的需要,同时彰显基督的荣耀。陈启峰牧师补充,华人基督徒特别忌讳祭祖,因为认为那是对祖先祭拜,冒犯了上帝。他人在祭祖之时,其实,我们可以向上帝感恩先人的工作和栽培。因此我们应该适当地对先人表达我们的感恩和尊敬。
闭幕礼上,邱仁发牧师特别提醒:“我们是被差遣的”;牧者们也要记得在每个礼拜的主日中差遣众人,不然祝福就显得没有意义。
礼仪研讨会的参与者表示,这次的研讨会给大家带来许多新的亮光,但同时也带来许多的震撼,有些问题也将需要继续反思和探讨。礼仪是值得毕生学习的功课,但愿我们的教会礼仪可以更加荣神益人!(陈其灵)
文章来源:1026期卫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