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卫理公会早期伊班宣教 · 印尼宣教士马莫拉牧师

转载:《卫理报》面子书

原贴:链接

了解砂拉越卫理公会最早派去加帛向伊班人宣教的马莫拉牧师生平简介。
那是1939年的事,马莫拉来自印尼棉兰为Batak族人……

马莫拉牧师是印尼巴达族(Batak),被苏门答拉的卫理公会派来在伊班人当中工作的宣教士。全名Lucius Debataradja Mamora ,在苏门答拉的一所卫理学校及耶加达的卫理教师训练学校就读。 1926年毕业后,他曾出任教师及传道一段年日,一直到1939年他被李人仆会督派来砂拉越的加帛伊班人当中为宣教士。

1939年六月,马摸拉自苏门答腊来到诗巫,与来自美国的宣教士施穆克牧师一同到上游的加帛拜访伊班长屋。当时西方来的人都要从诗巫省长取得准证前住上游,因为怕他们人头落地,不过这并不限于印尼来的人。他们坐了一天半的摩多船,在加帛市区遇到了朱加(即后来的敦朱加)者林南(Gerinang)与诗抜(后来本固鲁Sibat)等,并欢迎拜访他们的长屋。第二天他们就租了一首五马力的小艇,花了约大半天,才抵步朱加的长屋。那天晚上他们安排在稍上游一点的在天猛公高(Temenggong Koh )的长屋过夜,这是两位外国宣教士第一次来到长屋,也是他们第一次看到挂在长屋走廊的人头(骷髅)。猎人头是百年前伊班人与敌人开战后,会把对方人头砍下挂在走廊为战利品。有人告诉马摸拉说这些人头会朝向第一次来访者吐口水的。那天晚上,每个人都被安顿在房间里睡觉,但马摸拉被留在走廊过夜。整个晚上,他都保持清醒,但没有一个人头向他吐口水哩!

翌晨,马摸拉等一行人就到下游的朱加长屋拜访。很不幸,他们来到时,朱加的女儿姆南生着很严重的病,她被送往加帛医院,却死了。马摸拉与施穆克就讨论应该离开回去诗巫,因为怕丧家回来后会很伤痛,若有客人在家也不方便。

不久后,他们在加帛镇上游一点的板督一带设立一所小学校,成为宣教的基地。 1941年,施穆克回美国渡假,当他想要回来时,砂拉越已被日本侵略,因此就留在美国。

在日本入侵时期,马摸拉仍留在加帛,与诗里烈一带华人教会的会众一同农耕,不过他一直保持与偏远长屋的朱加、诗抜、金固等一些伊班人的联系,同时还得到彼等在米与椰油等供应。

有一阵子,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逮捕,马摸拉曾到加帛上游的Majau Mujong支河内的一位叫奴因固迪(Nuing Anak Kudi)的父亲Kudi Anak Sabang长屋居住了约两年多。这些伊班人后来在日军撤退后,都成为第一批卫理公会受洗的信徒。

到了日军入侵后期,就是联军反攻的某一天,正对加帛施行空击时,马摸拉与一些华人及伊班人的领袖是留在加帛诗里烈的嘉恩堂。他们都很害怕,不敢出到外头去,储藏一些米粮与盐。忽然有人喊叫说,教堂外面有8名伊班人,躲在教堂的约30位各族人士,就拿起锄头及长矛,预备迎敌。当马摸拉向外仔细察看的时候,看到是他的好朋友努因,就开门让他进来。奴因带了米给马摸拉,因为奴因在江畔一带的板督找不到,就来到诗里烈找。

日军投降之后,教会差派更多印尼的巴达族宣教士前来支援,包括迦勒(Jaleb Manurung)与腓利门(Philemon Sirait)。马摸拉退休后,居住在诗巫,不过后来迁往古晋。他的元配伊丽莎白于1947年逝世,葬在新加坡。马摸拉曾翻译了约一百首诗歌为伊班文,他也出版了伊班文的崇拜手册。他也曾在诗巫卫理神学院的伊班部教过书。他的第二任妻子为 Tiomina,他与两位太太全部育有七名子女:Ida, Borney, Saroha, Satia, Daulat, Tolman, Tracey and Sarina.

更多好文请查看:

好文推荐

 ———————————————————————————————————

更多本会消息可留守:

砂拉越华人年议会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scacmy/

《卫理报》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weiLiBao

年会资讯传播部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icbsaraw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