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啊,赦免他们……

曾经与一位弟兄谈及饶恕。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们不是神,我们是有限的人。饶恕是要我去作神呀!”饶恕在人看来是极其不可能的事,因为它牵动人性内在中许多矛盾的情感。故此,有不少的人生故事充斥许多怨恨、苦毒和抱怨;许多人继续活在不能饶恕的苦闷生活中。

许多时候教会推崇饶恕时,在未辨明是非已经立即声称要“饶恕”,要“原谅”,要“赦免”。也因此,饶恕有时候就成为了廉价的恩典,不切实际的神学观念。不少的受害者在这些所谓“饶恕”的道德高压之下蒙羞受辱;有时赦免的道理也把他们的个性压缩踩平;有时在强调饶恕时,基督徒忽视邪恶的现实。

1 到底你我能否改写我们的生命故事,使赦免和宽恕可以贯穿整个生命的主题?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第一个祷告提供我们一个途经。按路加福音23:34所记载:“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所作的是什么。”这是世界上最震撼人心、最有能力的一个祷告。主耶稣不但选择赦免那些使祂受苦的人,祂也请求神赦免他们。在受屈的境况中祂求神的赦免,这是耶稣身体力行祂的教导(参路加福音6:28;马太福音6:9-13;15;18:21-22)。

一种意志的选择
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祷告提醒我们,宽恕和赦免是一种意志的选择。但要作出这样的选择之前,人需要先对自己曾经领受的饶恕恩典有所顿悟。我想起法国雨果(Victor Hugo)所写作的小说Les Miserables。 文中的男主角Jean Valjean因为饥饿偷面包被关在牢里。被释放后竟然因为被视为前罪犯而被社会拒绝,流浪街头。主教Myriel收留他,但他却偷了主教的银器,而后逃之夭夭。不巧Valjean又被抓了。但主教却为他的过失而加以掩饰,并且也鼓励他要成为诚实的人。Valjean顿悟自己从主教所领受的宽容和爱。于是决定改写自己的未来。过去,他总是觉得自己是受屈的,也觉得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对不起他。如今,他发觉自己当以上帝所给予的意志去作出负责任的选择。他学习选择宽恕自己和他人,并且去活出有爱的生命。

以我们的意志选择饶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样的过程要求我们诚实面对生命被伤害所牵引的种种原始情绪--愤怒、忧伤、羞耻、屈辱。这些情绪提示生命需要重新修复,若不然我们就要成为更大的受害者。逃避并不能带来修复;抑制也只不过是短暂的。这样的处理方式只让自己生命的故事充斥深沉的绝望、毁灭性的伤感、纠缠不清的增恨,甚至自我虐待。伤害我们的人未必意识自己所做的,他们也未必准备好请求饶恕。但饶恕始于受伤害者顿悟自己在不完美、破碎和受罪的捆锁时被主耶稣十架上的大爱所饶恕。这种无条件的饶恕挑战我们要从不饶恕的枷锁中挣脱。因为选择不饶恕就好像把一把开往自由未来的钥匙给丢弃,把自己封锁在自己的苦毒怨恨中。

记忆不再激起愤恨
另一方面,饶恕并不意味忘记他人的过失。但在饶恕中,记忆已经不再激起愤恨和屈辱,因为选择饶恕的人已经学会释放(let go)。饶恕也不等于为伤害我们的人辩解或找藉口。若然,那只不过是自己的一种自我安慰,用某种的原因来掩饰实况。饶恕更不是无限量的宽容。因为这可能是忽视正义和放纵的开始。

饶恕的第一个受惠人不是受饶恕者,而是自己;因为自己能重获自由,抛弃苦毒怨恨,重建新生。饶恕的生命故事不再以怨恨苦毒为主题;反之,它已经选择了新的素材--宽恕--来谱写自己的生命故事。这样的生命不再呆滞在一滩不能让生命突破的“死水”。再者,这样的生命在选择再选择饶恕的过程中,生命的每一个空间经历更大的信仰能力和生机。这是生命的复活黎明的到来,它跳跃着生命的音符和喜悦!

1 霍玉莲等着,饶恕果真如此轻易,香港:突破,1994,5ff。

新年作新人

又是新旧年交替之刻。我忽然想起多年前读过鲁迅的短文“祝福”。文中说道一位在迷信和封建的社会中成为牺牲品的妇人“祥林嫂”。悲哀的音符串成她生命的主调,成为她生命的主导故事。她先后嫁给两个男人,但他们都一一去世;而她唯一幼小的儿子也在一个冬天里不知去向。鲁镇上的人都认为她克夫,故许多人都不愿意请她作工。内心的伤痛和社会给与的排斥使她心灵无比痛苦。每逢她想到有人告诉她死后阎王要将她一劈为二,将她分给两个已死的丈夫,更是令她心灵挣扎不已。她向镇上回乡过年的读书人求证这事,加深了她的彷徨。最终她精神崩溃。在新旧年交替之刻,鲁镇上空正弥漫着祭祖的香烟;祥林嫂却在人们彼此声声的祝福中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