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土耳其与七教会知性之旅》系列之19:转角间遇见帕慕克与耶利米 · 君士坦丁堡的哀歌Vs伊斯坦堡的呼愁

转载自:《卫理报》面子书

报导:《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

土耳其的导游在讲1453年发生的故事时很是兴奋,尤其在最后一站的伊斯坦堡(伊堡、伊斯坦布尔),在讲述该国的历史都以这个年间感到骄傲。1453年,还真是土耳其的重要演变日子,奥斯曼王朝(Ottomen Empire)占领而取代了拜占廷(Byzantine Empire,亦称东罗帝国)王朝的一年,也是拜占廷国度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改名为伊斯坦堡(Istanbul)的一年。 在车上他一直强调这个“荣耀”的一年,1453年5月29日,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Fatih Sultan Mehmet,英译Muhammad Ⅱ;1432-1481年)亲自领军之下,终结了拜占庭帝国政权。这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于公元330年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为新罗马(拉丁语:Nova Roma),一般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却在1453年的史称君士坦丁战役,为千年的拜占庭帝国划下了句号!

当年罗马帝国的国都罗马设立一个“黄金里程碑"作为“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起点 (Golden Milestone) ,这个零里数(Zero Mile)被称为是“罗马的肚脐"。导游指出,当年新罗马国都的君士坦丁堡,也有一个零里数的地点,表示“条条大路通新罗马"(Nova Roma),在圣索菲亚教堂边的广场(Sultanahmet Square)就有一个于1967年挖掘到这个零里数标志(The Stone of Million),这也是君士坦丁堡的留下的遗址。罗马競技场也在附近,目前还留下一个碑块耸立的。

其实稍早时,我们走在自圣索菲亚教堂(Hagia Sophia,意为神圣智慧,建于537年)走向对面的蓝色清真寺(建于1609年至1616年,原名 Sultan Ahmed Mosque)听到清真寺尖塔上播放的祷文,两座清真寺,一边唱完一边接著唱,仿律山歌隔空对唱。听在在下的耳中,彷彿如土耳其知名作家帕慕克所形容的“呼愁”之声。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后,被称为伊斯坦布尔(Istanbul),曾是基督教尤其东正教的兴旺之地,现在是被边縁化为小众群体。曾是世界最大的教堂之一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改为清真寺。有学者认为这一场君士坦丁堡的战役,政治上是两国相争,但宗教上是基督教与伊斯兰之战,或者是一场东方文化对于西方文明的防攻战。另外,就是战后,君士坦丁堡的很多希腊人从该城逃到西欧,并把希腊—罗马文化带到当地,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导游说土耳其在文艺复兴扮演重要角色。不过,实际上很早以前希腊学者已开始流入西方的。

现任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艾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是一位伊斯兰主义者、新鄂图曼主义及民族保守主义者,曾连任三届土耳其总理。他是土耳其第一位通过直选方式先后担任总理、总统职务的。 目前受到贪污的指控,导游称这位总统批準兴建新教堂12座,但却刻意把一些历史性的教堂建筑物转型为博物馆,现在却被演变为清真寺。这些教堂除了最大东罗马帝国的圣索菲亚(Hagia Sophia)教堂、还有建于四世纪的Chora monastery、维法教堂清真寺(Hagios Theodorosi,建于10或11世纪)原为拜占庭重要建筑的东正教圣教堂,后来成为天主教堂,但又转变为清真寺。

导游本来说要带大家去参观一间圣公会的教堂,克里米亚纪念教堂(Kırım Kilisesi),于1868年建造。但他打电话去约定时间时,被告知该教堂也被改建为清真寺,正在装修之中,而没去参观。

讲到帕慕克的“呼愁",指的是英文的melancholy,有郁闷、愁绪等意思。无论在伊堡的伊滴啦步行街(Istiklal Street),还是在机场的书店,很容易看到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奨的得主土耳其人奥罕帕慕德(Orhan Pamuk)的书。 几年前看过他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一书中译版,记的是一部个人的历史,也是一座城市的忧伤——他形容是一曲意味深长的迷人哀歌,唱给记忆中的童年,唱给伊斯坦布尔的。 帕慕克怀念的是伊斯坦布尔极盛时期曾经横跨欧丶亚丶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于 19 世纪分崩离析之后,尤其在1923年独立后,在伊斯坦布尔留下了无数的帝国遗产逐渐被人们舍弃,无人维护,并一一倾颓。这个城市特有的“呼愁”(Huzun,忧伤),是指失落及伴随而来的心痛与悲伤。他是看到这个古城被世俗化、现代化所改变,认为是土耳其文明的感伤。 因此他用了这个“呼愁”形容词,指这座城市的呼愁不仅来自于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更来自于它在西化过程中所经受的强烈震荡和对过去的迷失。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又爱又无奈的引述,“美景之美,在其忧伤”。(帕慕克一书阅读报告:https://www.facebook.com/cmmbookclub/posts/866706283506467)    

从帕慕德的“呼愁”,在下连想到耶利米哀叹,是另一种的“呼愁",对象是耶路撒冷与以色列百姓。杨牧谷的《泪眼先知耶利米》一书提及先知以偏执狂的精神分裂病患者(paranoid-schizoid)般的 40年的警钟长呜发出的哀哭声音,指出百姓利用宗教活动与罪恶生活是同肩并进的,宗教成了藏污纳垢的制度——犹太末期的人正是处于这样光景,而正是耶利米要揭露的邪恶的宗教面具。(耶利米一书阅读报告: https://www.facebook.com/cmmbookclub/posts/1267171846793240

  耶利米,一个执于所信的人,既使人们不听,但仍然忠于所托,确定上帝对他的蒙召,一生不稍离,这是他的信念(Conviction):召他的神和他爱的子民。

走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头在下心底也发出”呼愁”之声,这本来是以基督教立国的拜占庭时代的版图亦涵盖欧亚非的。但政权于1453年为Ottoman所取代,不只许多教堂被改为清真寺,包括许多保罗设立的教会,及七教会,因天灾人祸均已灰飞烟灭。导游还半开玩笑也半挖苦说,虽然大家一路来看石头看废墟,但这些石头也可以再循环使用,从教会演变为博物馆,再由博物馆转变为清真寺……情何以堪。

在土耳其旅途中,获悉因贪污案件前首相纳吉被判罪与下监,随后其太太罗斯玛也被判罪,团员们甚是欣慰,公义得到伸张。这也说明有罪者应该接受审判并得到应有的惩罚。走在伊斯坦布尔的大街小巷上,与熙來攘往的人潮擦身而过,其中有99.5%是伊斯兰信徒,一千多年前这是神子民国度里的人们到哪了呢?说明以色列百姓原是上帝选民,但远离上帝,上帝真的让他们家破人亡,罪有应得。

初期教会面对各种逼害,许多基督徒面对殉道的可能。然而,教会被打压却是造成宣教工作的擴展。一路走来,看到石头在说话,上帝真的离弃了土耳其了吗?

延伸阅读:

《土耳其保罗与七教会知性之旅》系列

———————————————————————————————————

更多本会消息可留守:

砂拉越华人年议会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scacmy/

《卫理报》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weiLiBao

年会资讯传播部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icbsarawak/

《保罗土耳其与七教会知性之旅》系列之九:不冷不热老底嘉 · 曾是教会总部所在地

转载自:《卫理报》面子书

报导:《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

在下与许多人一样以为启示彔七教会只是一间教会,实际上是一座已荒废的古城的其中一间教会罢了!

当新加坡王宝婵传道分享今天我们是否活像老底嘉的 不冷不热状况与自我弦耀和骄傲时,有两批游客前来而被打扰了。想到两千年前处在繁华地点的信徒们岂面对种种的困扰吗?

宝婵进一步要大家思想今天对主的热度有多少?是否視主的祝福为理所当然而忘了感恩、失去了敬虔的生活而取代过属世的生活呢?

其实从老底嘉教会后面就是神廟的。

老底嘉是现今土耳其西南部,位于棉花堡南部不远的一个古城。启示录中七个教会之一。

古代的老底嘉古城(Laodikeia or Laodicea)包括老底嘉、希拉波和歌罗西)。基督教在此传播开后,成为诸主教的中心;主历 363年,基督教的大公会议就在这里召开,讨论圣经正典事宜。

老底嘉是当时富裕的商业重镇,是银行及钱币兑换中心,也是个医疗中心。其特产包括黑羊毛成衣和眼药。

我们一团在32℃的烈日当空下,心中有没有一火热起来,还是晕头转向呢?

当一伙在一个大剧场坐着时,日本莫仁康用宏亮声音高歌哥《奇异恩典》,重新提醒我们活在幸福中,对主发大热心,预备好迎接主的再来。

延伸阅读:

《土耳其保罗与七教会知性之旅》系列

———————————————————————————————————

更多本会消息可留守:

砂拉越华人年议会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scacmy/

《卫理报》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weiLiBao

年会资讯传播部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icbsarawak/

《保罗土耳其与七教会知性之旅》系列之八:腓力殉道地——希拉波立变棉花堡成旅游胜地

转载自:《卫理报》面子书

报导:《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

当保罗在以弗所宣教的时候,福音传到了希拉波立。保罗在《歌罗西书》中曾见证以巴弗劳苦地服事老底嘉和希拉波立的基督徒 (西4:13)。相传使徒腓力曾在此渡过他的晚年,并在此殉道。

2022年9月1日自孔雅(以哥念)市出发,先到彼西底安提阿参观露天古城废墟,包括圣保罗教堂(参系列之七),后经过Egirdir湖畔餐厅用中餐。然后续前往希拉波立。

希拉波立,位于Denizli附近之 Pamukkale (土耳其文意为棉花堡),故希拉波立又名为Pamukkale(棉堡)是以其天然的,却呈现白色棉花般石灰岩(由温泉的沉积而成的),带给这地方特别的景色。

古代,Hierapolis名字,是由Hiera意为sacred or holy(神圣);Polis意为city(城市)。现代的名Pamukkale,Pamuk是cotton即“棉”;Kale是castle即“碉堡”。

古代的Heirapolis,是别迦摩王Eumemes II所建的。当年王用Hiera的名来称他所建的Polis(城市)。目前考古发掘有澡场、南北大门、教堂、剧院及使徒腓力殉道记念馆(the Martyrion of St. Philip)等。传统说使徒腓力是在希拉波立被钉十字架而受难的。

由于时间紧迫,除了棉花堡,有关废墟并未仔细走访,有点遗憾。第二天清晨有三位团员坐热汽球,并空拍许多棉花堡及废墟的相片。

延伸阅读:

《土耳其保罗与七教会知性之旅》系列

———————————————————————————————————

更多本会消息可留守:

砂拉越华人年议会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scacmy/

《卫理报》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weiLiBao

年会资讯传播部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icbsarawak/

《保罗土耳其与七教会知性之旅》系列之七:勿忘福音的根本 · 重温保罗古城宣教的热诚

转载自:《卫理报》面子书

报导:《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

据悉土耳其有16个叫做安提阿的古城市。但只有两个让人关注:一是Antakya(即叙利亚的安提阿与彼西底(Pisidian)的安提阿。

彼西底的安提阿城市是由Antioch一世在主前280年所建立。这市处于东到西及南到北重要道路的交会处显示其重要位置。

罗马皇帝Augustus(亚古士督,见路2:1),以此地为安那托利亚的第二个罗马“首都“(Capital),成为“罗马城的姊妹市“(Sister city of Roma)。不过古城只留下废墟。

相关经文:

这个安提阿也是安那托利亚第一个基督教的城市;保罗在主历第一世纪来到这里,并且选择它为他宣教活动的中心。保罗在这里宣扬基督,并且在会堂中对犹太人宣讲了第一篇的基督要道 (参见徒13:16-41)。不过,在当时的犹太领袖却嫉妒保罗,迫使他离开这里,保罗和巴拿巴就前往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继续传道 (徒13:50-52;14:6 )。其后,他们在回程的时候,再经过彼西度的安提阿,鼓励信徒,并选立长老后才离开踏上归途(徒14:21-24)。后人在这里建造纪念保罗的圣保罗礼拜堂,就是建在这最初会堂的根基上,并且是本地区最大的礼拜堂。

我们一团在烈日当空走在露天的古城,体会巴拿巴与保罗当年以双脚的行旅,肯定非常辛苦。不过,保哥为了福音的缘故,不辞劳苦在这块荒野土地上走动。萧瑜瑾牧师在圣保罗教堂分享勿忘福音的根本,提醒团员们检验对神的信人一。她的分享参其ppt。

延伸阅读:

《土耳其保罗与七教会知性之旅》系列

———————————————————————————————————

更多本会消息可留守:

砂拉越华人年议会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scacmy/

《卫理报》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weiLiBao

年会资讯传播部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icbsarawak/

《保罗土耳其与七教会知性之旅》系列之六:保罗大哥是福音青蛙王子 · 以哥念追念以福音为念的保罗大哥

转载自:《卫理报》面子书

报导:《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

孔雅,圣经的以哥念是以哥念,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地方;福音大哥巴拿巴大兄与保罗大哥在第一次布道行程时(主历50年左右),就来到这里。那时他们因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传道被迫而离开、就来到以哥念,并且在这里的会堂继续传道 :这是福音首次传到以哥念的记载(徒13:51; 14:1-7)。

我们的旅行团自阿达那至路司得再来到孔雅,只为了过一个晚上,以便第二天前往彼西底的安提阿。很可惜没有对这个城市有任何访问。

据资料显示孔雅有个很重要考古博物馆的。

据圣经使徒行传记载保罗和巴拿巴,在第一次海外宣教时来到以哥念。他们先后在路司得、彼西底安提阿和以哥念的犹太人追打,逼使他们逃往特庇(徒14:19-20)。这次的苦难,保罗在提摩太后书也有提及(提后3:11)。最后,他们从特庇回程,经过以哥念,坚固门徒的信心(徒14:21)。

保罗在第二次海外宣教时,原来的目的是回到先前宣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徒15:36)。当他来到路司路时,就遇见提摩太。因当地人和以哥念人都称赞提摩太,保罗便带他一起去传福音(徒16:1-3)。

图片说明酒店拍到的以哥念,现称孔雅。酒店有一个小酒吧,在下以店夕Mr Frog寓意保罗大哥布道行程一站又一站的“跳躍”。

延伸阅读:

《土耳其保罗与七教会知性之旅》系列

———————————————————————————————————

更多本会消息可留守:

砂拉越华人年议会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scacmy/

《卫理报》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weiLiBao

年会资讯传播部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icbsarawak/

《保罗土耳其与七教会知性之旅》系列之五:路司得仅剩几块石头 · 初期基督徒以石洞为家

转载自:《卫理报》面子书

报导:《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

路司得 (Lystra) 原意有溶解,解除 Dissolving,以奉獻贖罪 Ransoming的意思。导游指一个山坡说,路司得原址只剩下几块石头,尚待考古的发掘,似乎说明基督徒在这里也已被溶解与消失了?

路司得(Lystra)建于主前2-3世纪,位于呂高尼省,距离以哥念(Iconium, 现称Konya)东南約 30 公里。原城建在一个高約 50 公尺的土丘上。曾是羅馬人的主要殖民地。初期基督徒以石洞为家,是为了躲避被迫害的考验。

不过,这次导游特别安持前往附近的伊利路司得镇(Kilistra)参观石洞的住家,并留有两座石洞教堂。但我们只在其中的一两个被凿为居处的岩洞参观。

我们兴高彩烈地在这些岩石群拍照,有否想到两千年前初期基督徒几乎在这块土地上面对的苦难而被迫消失呢?

圣经有关保罗在布道行程经过路司得等相关经文:

徒14:6 巴拿巴及保羅,自以哥念逃往呂高尼的路司得,和特庇兩個城,和週圍的地方傳福音。路司得城裡一個生來瘸腿的,保羅治愈了他,眾人就大聲說,有神藉著人形,降臨在我們的中間了。

徒14:19 但有些猶太人,從安提阿和以哥念來,挑唆眾人,就用石頭打保羅,以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門徒正圍著他,他就起來,走進城去,第二天,同巴拿巴往特庇去,……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

徒16:1 保羅來到特庇,又到路司得,為提摩太行了割禮。

延伸阅读:

《土耳其保罗与七教会知性之旅》系列

———————————————————————————————————

更多本会消息可留守:

砂拉越华人年议会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scacmy/

《卫理报》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weiLiBao

年会资讯传播部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icbsarawak/

《保罗土耳其及七教会知性之旅》系列之四:“并不是无名小城”(徒21:39) · 大数——烈日下踩踏保罗的脚踪

转载自:《卫理报》面子书

报导:《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

自阿达纳前往大数,车程约一个钟头。

大数(Tarsus, 今Tersous),据悉新石器时代

已有人定居,主前三千年就建有城镇了。因为处在東西向的海陸交通之孔道,成為國際的商業重鎮。

曾经于850 BC被亞述攻佔,333 BC被马其頓的亞歷山大占領,104 BC成为罗马帝国基利家的省会,故大数居民享有该国的公民權。今天大数人口约26万,保罗在此出生,并具有罗马公民权并接受大学教育。(详参徒9:11,21:39,22:3 )

我们一团人于8月31日来到当时名城大数,先至保罗教堂(今已转型博物院),由刘惠清牧师主持灵修。她指出保罗在归信后十多年在旷野及大数等地进修与神交通并得启示。之后才出来宣教。神早就开始对他各种的装备的。

大数曾于1200 BC被海民所毀后,掘出的遗物及罗马时代更早的街道,现今城內街道上仍保有名叫圣保罗栱门及聖保罗之井等古迹。

在保罗水井也挖有当年石建房屋的遗迹,水井的水仍然可以饮用。大家在旁边的树下默想反思。中午在靠近一个小瀑布公园的餐厅,一边听流水一边用餐,很有情调。有小朋友在游泳,想当年保罗用脚行动,有没有到此玩过水呢?!!

* 徒9:30 掃羅在猶太地和耶路撒冷各會堂裡傳講耶穌,猶太人就設法要殺他,弟兄們送他到該撒利亞再轉去大數。

* 徒11:25 巴拿巴到大數去找保羅,將他帶到安提阿,一同事奉。

延伸阅读:

《土耳其保罗与七教会知性之旅》系列

———————————————————————————————————

更多本会消息可留守:

砂拉越华人年议会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scacmy/

《卫理报》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weiLiBao

年会资讯传播部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icbsarawak/

《保罗土耳其与七教会知性之旅》系列之三:阿达那与圣经无关 · 市区有圣保罗天主教堂

转载自:《卫理报》面子书

报导:《卫理报》总编辑 黄孟礼

阿达那(Adana)是土耳其的第四大都市,源起于希腊神話之中。 現代的Adana, 是Prompey, the Great 于主前63年 所建。当年因战略性的位置,处于罗马东去的軍事路上而显得其重要性。

历年來,自Hittites起该市是各种文明的汇集地。穿过Adana的Seyhan河,提供生计繁榮,上面跨越著古代的Taskopru(石橋)。這橋最初由羅馬皇帝,Hadrian所建,約三百公尺的石橋,至今成为地标。

城里有一座建于1882年的Saat Kulesi(鐘樓),一个古老的Bazaar,一个Ethnographical(民族)博物館。另外有一个考古博物館。在酒店附近有一间号称土耳其第二大清真寺Sabancı Merkez Mosque。

阿达那与圣经无关,但市区有圣保罗天主教堂。

我们被安排住在石桥附近的希尔顿酒店––过去是棉花厂,至今仍保留一个烟筒,酒店也展出棉花成品。住阿达纳为了第二天前往一个半钟头车程的大数,保罗的家乡。

延伸阅读:

《土耳其保罗与七教会知性之旅》系列

———————————————————————————————————

更多本会消息可留守:

砂拉越华人年议会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scacmy/

《卫理报》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weiLiBao

年会资讯传播部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icbsarawak/